“王者荣耀”被注册为酒类商标,法院:恶意注册!
2020年6月17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审结“王者荣耀”商标权无效宣告请求行政案,认定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损害了游戏作品名称“王者荣耀”的在先权益,判决撤销被诉裁定并判令被告重新作出裁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充分考虑网络游戏产品在生命周期、营销推广策略、用户规模、玩家群体、网络效应等方面的产业特点,在判决中明确了作品名称在先权益保护的考量因素并进行了详细阐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利用“北京云法庭”线上平台对裁判文书进行了电子送达,有效缩短了审判周期。
▲ 电子送达
2018年6月19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公司)对诉争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以第18379954号“王者荣耀”商标(以下简称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未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诉争商标的注册未侵犯腾讯公司的著作权亦未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为由,裁定诉争商标予以维持。
▲ 诉争商标
原告腾讯公司不服被诉裁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贵州问渠成裕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问渠成裕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原告主张,《王者荣耀》游戏是其自2015年10月起开始运营的游戏,一经推出即具有较高知名度。而且,腾讯公司在饮料、餐饮等与诉争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关系密切的领域与麦当劳、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积极合作,游戏的受众群体与饮料、酒精饮料、餐饮等相关领域的受众高度重合。诉争商标作为商标注册使用在相关商品上,损害了原告对游戏《王者荣耀》的作品名称所享有的在先权利,违反了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
原告还主张,诉争商标的注册具有明显恶意,具有抢注商标并牟取不正当的商业利益的意图。综上,请求法院撤销被诉裁定,并判令被告重新作出裁定。
▲ 开庭照片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王者荣耀》游戏于2015年10月23日公布、10月26日上线,诉争商标的申请日为2015年11月19日,二者时间相距不到一个月,但根据原告提交的相关证据,以“王者荣耀”作为关键字的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9日的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5年10月28日该搜索指数曾出现150 000的峰值,同时亦有该游戏上架首日在“免费榜”排名第一以及保持持续热度趋势、游戏相关获奖情况等相关报道。
可见,《王者荣耀》在上线之初短时间内即集聚了较高的关注度,结合网络游戏产品在生命周期、营销推广策略、用户规模、玩家群体、网络效应等方面的产业特点,认定在诉争商标申请日前,《王者荣耀》游戏在上线之初即已获得较高的搜索点击量和广泛的关注度,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王者荣耀”作为该游戏的作品名称亦已为相关公众所熟知,且该知名度的取得是原告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其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亦是原告投入大量劳动和资本所获得。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王者荣耀》游戏属日常娱乐范畴,根据行业特点,游戏的周边产品通常会涵盖饮料、食品、日用品等多种商品,且原告亦举证证明已与麦当劳等合作开发了多种饮料等周边产品,“王者荣耀”作品名称的知名度所及的范围能够及于日常生活领域。
诉争商标“王者荣耀”与《王者荣耀》游戏作品名称一致,构成标志近似。诉争商标核定使用的第33类“果酒(含酒精)、白酒、葡萄酒”等商品亦为日常生活领域的商品,该类商品受众与游戏受众的重合度较高,将其作为商标注册及使用在白酒等商品上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该白酒等商品是原告的商品或者与原告存在特定联系。
第三人在销售诉争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时必定借用了在先作品名称“王者荣耀”所形成的市场声誉或不当损害了其商业利益,使相关公众对诉争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来源与在先作品名称的所有人产生混淆误认,从而挤占了在先作品名称所有人基于该在先作品名称而享有的市场优势地位和交易机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认为,《王者荣耀》游戏的上线日期早于诉争商标的申请注册日,在案证据表明该游戏上线之初即受到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第三人申请注册诉争商标时对《王者荣耀》游戏理应知晓,且该游戏知名度所及的范围涉及日常生活领域,故第三人申请注册诉争商标难谓善意。且第三人申请注册了多个带有“王者荣耀”、“王者”或“荣耀”字样的商标,其法定代表人还同时担任贵州王者荣耀酒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据此可以看出第三人申请注册诉争商标具有主观恶意。
综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定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损害了原告的作品名称“王者荣耀”的在先权益,违反了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同时,未构成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因此作出上述判决。
-
55个典型案例,46条裁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2020裁判要旨
55个典型案例,46条裁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2020裁判要旨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2020年10件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20年10件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案情简介 -
数据之争——盘点2020年与数据有关的争议
在数据本身成为产品的大数据时代,除打包出售数据外,也有不少数据平台会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技术手段生成可视化图形以展示用户选择的数据。 -
冯晓青: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监测信息网络之构建与运行研究
我国有必要尽快组建并不断完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监测信息网络。 -
临时禁令的执行需严格遵守裁定,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作为保障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临时禁令的执行应严格遵守裁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
-
全球互诉大战开启:爱立信与三星交叉许可纠纷愈演愈烈
2020年底全球知名的两大通信巨头爱立信和三星之间新一轮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陷入僵局。2020年12月,双方分别在美国德州东区法院和武汉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对方发起诉讼,拉开了双方全球互诉大战的序幕。仅仅在过去短短两个月内,双方已经分别在美国、中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相互提起多起诉讼,种类涵盖违约之诉、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条件之诉、专利侵权诉讼(包括337调查)等,而三星还针对爱立信的专利在美国启动 -
分析了119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民事案,我们发现了……
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民事诉讼案例研究(2008-2020) -
消费品外观的知识产权保护
外观设计是决定消费品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简述商业秘密之合法性条件及其对侵权诉讼中原被告双方的启示
司法也应该尽量避免奖励违法的后果。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侵权纠纷最新审判规则梳理
——评(2019)最高法知民终490号案
-
全球互诉大战开启:爱立信与三星交叉许可纠纷愈演愈烈
2020年底全球知名的两大通信巨头爱立信和三星之间新一轮的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谈判陷入僵局。2020年12月,双方分别在美国德州东区法院和武汉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对方发起诉讼,拉开了双方全球互诉大战的序幕。仅仅在过去短短两个月内,双方已经分别在美国、中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相互提起多起诉讼,种类涵盖违约之诉、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条件之诉、专利侵权诉讼(包括337调查)等,而三星还针对爱立信的专利在美国启动 -
分析了119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民事案,我们发现了……
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民事诉讼案例研究(2008-2020) -
消费品外观的知识产权保护
外观设计是决定消费品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简述商业秘密之合法性条件及其对侵权诉讼中原被告双方的启示
司法也应该尽量避免奖励违法的后果。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侵权纠纷最新审判规则梳理
——评(2019)最高法知民终490号案
-
“江小白”赢了(附最高法再审判决)
近日,备受关注的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下称江小白公司)与重庆市江津酒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津酒厂)之间的“江小白”商标之争有果,最高人民法院一锤定音,“江小白”商标属于江小白公司。 -
康信视点|浅析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保护的关联性
识产权中所涉及的工业产权中,以专利权最被人熟知,而每位权利人在获得专利权之初,除了如何申请专利之外,在权利人选择专利保护之前也通常在商业秘密和专利保护之间徘徊,所以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在日常的咨询业务中也会经常面对客户的这类问题,基于此通常专利代理人会向客户解释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的区别,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和潜在的专利申请,以及如果选择商业秘密后如何与专利保护相关联,因此商业秘密如何与专利保护相关联。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
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下称《审理指南》)。《审理指南》共计2万余字、十一章,内容包括基本规定、著作权权利客体、权利归属的审查,侵害著作人身权、财产权、邻接权的认定,抗辩事由的审查,法律责任的确定,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影视作品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等。 《审理指南》规定,审理侵害著作权案件,在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加大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作品的创作, -
重磅发布 | 2017年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大数据观察榜TOP10
由知产力与IPRdaily联合推出的2017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大数据观察榜TOP10正式发布!本次活动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旨在对2017年度我国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行业进行回顾与总结。 -
美方发布对华“301条款”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 外交部等回应(附完整清单)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4月3日下午(北京时间4日凌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对华“301条款”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完整清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所谓“有关强制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一举动将可能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多种产品受到影响。
-
违反FRAND原则适用反垄断法17条规制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为NPE即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且违反FRAND原则时,标准必要专利的潜在被许可人使用反垄断法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往往会存在举证责任过重、无法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难以满足现实迫切需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立法精神及相关判例等角度出发,探究为对现有制度作出适当的变动以弥补反垄断法17条的缺失。 -
每周速览 | 英男子申请“Black lives matter”商标,引不满后撤回申请
全球知产 每周速览 -
AI创作作品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初探
当下,必须对AI创作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应对。 -
金诚同达|唤醒“沉睡”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民法典时代来临,“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问题”再上热搜。 -
微信商标护城河保卫战,腾讯从未松懈
自2011年微信诞生以来,近十年的时间,围绕微信相关的商标保护工作,腾讯知识产权保护团队的步伐从未停过。
TOPS
- 月排行
- 月排行
- 12387
゜ 1冯晓青:商业维权模式下的著作权诉讼维权探析 - 12261
゜ 2全球互诉大战开启:爱立信与三星交叉许可纠纷愈演愈烈 - 12255
゜ 3“华佗”有点忙 - 10516
゜ 4知识产权保险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处理知产纠纷? - 10485
゜ 5任正非没有“第一次公权私用”! - 10463
゜ 6心脏支架何来暴利? - 10414
゜ 7临时禁令的执行需严格遵守裁定,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 10385
゜ 8数据之争——盘点2020年与数据有关的争议 - 10287
゜ 9茅台总工的“含科量”是否足够撑起院士之称? - 10273
゜ 10冯晓青: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监测信息网络之构建与运行研究